普惠金融论坛--极端事件经历、认知偏差与企业研发决策
2022年5月25日,中央财经大学青年龙马学者、博士生导师、金融91视频副教授彭俞超应邀出席91视频 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极端事件经历、认知偏差与企业研发决策——兼论疫情的长期影响和纠偏对策”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91视频 院长马丹教授主持,91视频 、金融91视频和其他院校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彭俞超副教授从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实证设计与模型构建、实证分析与可得性启发、实证结果等4个部分全面阐述了“管理者疫情职业经历对企业研发的长期影响”这一命题。首先,彭俞超副教授指出当前新冠疫情发展状况会对企业及企业家带来负面影响的客观情况,从这一经济背景出发,提出疫情经历影响企业管理者做出非理性决策的问题。然后,彭俞超副教授向我们介绍了“非典”疫情下有疫情经历和无疫情经历的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研发投入、企业专利授权的不同决策结果,发现有疫情经历的管理者相对保守。在此基础上,彭俞超副教授利用2006-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管理者疫情职业经历对企业研发的长期影响。最后得到的实证结果为:(1)管理者于2003年任职地的“非典”疫情严重程度与其现任职企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极端事件经历、认知偏差与企业研发决策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数字金融、严重负向冲击与最优货币政策
2022年4月20日,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南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基地负责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91视频教授战明华应邀出席91视频 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数字金融、严重负向冲击与最优货币政策——中国式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一个分析框架”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91视频 院长马丹教授主持,91视频 、金融91视频和其他院校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战明华教授从选题背景及意义、基本事实逻辑分析、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实证模型与结果、政策建议等5个部分全面阐述了“在经济面临严重负向冲击时,从数字金融角度研究非常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这一命题。战明华教授认为,无论采取何种货币政策,都必须通过金融市场这一介质来反应传导效果,而数字金融作为中国目前最具特征性的金融发展体系,研究意义重大。首先,战明华教授向大家解释了传统理论中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经济逻辑和金融发展内涵下中国式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基本经济逻辑。接着,战明华教授通过梳理和查阅相关文献提出了两个假说,再分别利用TVP-VAR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证明:(1)常规和非常规货币政策区别的表征可归结为央行资产总量(调控一般利率水
讲座预告| 数字金融、严重负向冲击与最优货币政策 中国式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一个分析框架
喜迎二十大 社科学者谈
2022年4月13日,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教授应邀出席91视频 举办的“喜迎二十大社科学者谈‘共同富裕’”学术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百年变局下的共同富裕”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91视频 院长马丹教授主持,91视频 以及校内外其他91视频和学校的老师、学生参加了讲座。万广华教授从推进共同富裕的原因、共同富裕指标、度量收入维度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前景展望、结论等6个部分全面阐述了“百年变局下的共同富裕”这一命题。首先,万广华教授提到全球化可能走向终结,以往“三高”模式难以为继,中国想要继续发展,就应采取“双循环”战略,而提高内需的关键就在于居民消费率。他认为,想要增加居民消费率,改善收入分配势在必行,即实现共同富裕。然后,万广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共同富裕指标框架,他认为物质维度是该框架的根本,物质维度“共同富裕”的度量应该是增长或发展中降低贫富差距和其他因素的加总,这就关系到收入维度。如何度量收入维度的共同富裕?万广华教授认为应更重视增长(效率),因为增长是共富的基础和前提,强调增长,可以避免对再分配(公平)的过度解读和过高预期。接着,万广华教授阐述了降低不均等是实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丨数字金融是否降低了家庭碳排放?——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
2022年4月8日,北京工商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正平教授应邀出席91视频 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数字金融是否降低了家庭碳排放?——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的线上专题讲座。
讲座预告 | 喜迎二十大 社科学者谈“共同富裕”学术论坛——百年变局下的共同富裕
预告 | 数字金融是否降低了家庭碳排放? ——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普惠金融研究中的大数据应用展望———以TFID为例”
2022年3月16日,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91视频讲师杨奇明应邀出席91视频 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普惠金融研究中的大数据应用展望———以TFID为例”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浙商大91视频 院长马丹教授主持,91视频 和金融91视频部分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杨奇明老师从普惠金融领域大数据使用现状、TFID2021数据库简介、数据清洗服务案例:金融机构网点面板数据清理、TFID使用方式和技术支撑、TFID未来应用展望等5个部分介绍了大数据在普惠金融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杨奇明老师重点阐述了TFID专题库的数据资源、数据治理案例以及TFID使用方式。TFID全称为中国普惠金融大数据库,以普惠金融机构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资源包括机构的基本信息、营业网点情况、工商年报信息、信用信息、普惠贷款信息等重要经营信息。数据库用户可通过“研盾·云桌面”、“企研·中国学术大数据平台”进入TFID专题库,用户可在平台上完成上传、下载文件和分析数据等工作。讲座结束后,杨奇明老师还向参会老师、同学展示了TFID专题库的部分数据内容,并演示了“研盾·云桌面”的使用方式。参会老师也
预告丨商泰普惠金融论坛——普惠金融研究中的大数据应用展望-以TFID为例
Call for papers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Research of Accounting andFinance Issues in China and 《Accounting and Finance》Special Issue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金融科技与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供给”
2021年12月1日,南京农业大学金融91视频副教授、江苏省国际金融学会理事、江苏省市场经济研究会理事盛天翔应邀出席91视频 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金融科技与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91视频 院长马丹教授主持,91视频 、金融91视频和其他院校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盛天翔副教授从研究背景、文献基础、研究主题、研究设计、研究启示、后续问题等6个部分全面阐述了金融科技在银行小微信贷供给中的赋能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盛天翔副教授基于《2015年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CMES)》和2011年-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借助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百度搜索指数衡量金融科技,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分别研究了“金融科技对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影响”“金融科技对银行小微贷款技术之争的影响”“金融科技对银行小微信贷规模优势之争的影响”以及“金融科技对小微信贷供给中最优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四个命题。实证证明,金融科技能够改变传统贷款技术,是解决银行体系小微信贷供给问题的重要工具,各银行应形成软硬融合的新型金融科技贷款技术,银行类型不再是小微企业
预告丨商泰普惠金融论坛——金融科技与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供给
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中国普惠金融:我们已经知道什么”
2021年11月10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91视频博士生导师、中国合作经济管理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议人刘西川教授应邀出席91视频 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中国普惠金融:我们已经知道什么”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91视频 院长马丹教授主持,91视频 、金融91视频和其他院校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刘西川教授从普惠金融的中国场景、思考角度、已有探索、发展未来、创新思维等5个部分全面阐述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及展望。刘西川教授研究“中国普惠金融”这一命题,更加注重其内在逻辑和可持续性(落地)、专业性、完整性。他强调:“脱离组织谈普惠金融难免会陷入情怀与空疏”。他还对非政府小额信贷、城商行小贷、互联网金融与风控、数字普惠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等普惠金融的已有探索进行了详细介绍,从中得到“能盈利的商业模式,都能瞄准真实的金融需求,友好的方式方法降低风险和交易成本,针对某个细分市场融资效率都比较高”的启示。此外,刘西川教授还指出农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是普惠金融未来发展的主战场,要讨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必须先回答普惠金融市场是否遵循金融市场的一般规律、是否具有特殊性等问题,
预告丨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中国普惠金融:我们已经知道什么